五年前,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個命題——脫貧攻堅戰(zhàn),并在延安召開首次脫貧攻堅座談會。突如其來的一場疫情,像一道“加試題”,給原定在2020年的交卷計劃增添了不小的難度。
考卷,怎么交?總書記再回陜西,釋放了一系列訊號。
戰(zhàn)“疫”進度:“加試題” 加勁答
總書記在陜西4天,譚主觀察的第一個細節(jié)是:“口罩”。在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和秦嶺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(qū),沒戴口罩,在西安飯莊和金米村,又都戴著口罩。
“戴”與“不戴”,有深意。
譚主翻看了一下央視時政的跟拍視頻,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個變化:疫情發(fā)生之后,總書記在北京、湖北考察時全程都佩戴口罩,到了浙江,部分場合開始不戴口罩,這跟時間點自然有一定關系,但是到現(xiàn)在,“室內戴、室外不戴”基本成慣例。
這個細節(jié)的變化,至少傳遞了兩個訊號。
疫情防控還沒到松勁的時候。就在陜西考察這幾天,世衛(wèi)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向各國發(fā)出提醒:新冠病毒極其危險,疫情很容易出現(xiàn)復發(fā),新冠病毒將與人類長期共存。
長期共存,防控就要常態(tài)化,更要精準化。這種“精準”,體現(xiàn)在如何科學防控的同時,恢復生產生活秩序。總書記的行程里,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詞就是“復工復產”。
在陜西提“復工復產”,意味不太一樣。
就在赴陜40多天前,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方面最大規(guī)模的一次會議召開,會議在中西部22個省區(qū)市的每個縣都設立了分會場。疫情給扶貧工作帶來的一個重大挑戰(zhàn)就是,一些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受到影響,如不采取措施,短時間內收入就會減少。
要知道,在2019年,全國還有三分之二的貧困人口主要靠外出務工獲得收入。
務工的崗位哪來?當然得靠社會生活恢復常態(tài)、企業(yè)開足馬力。